2018年4月13日 星期五

“藝筋經”整脊DIY下半部第八式


髕骨半脫位的矯治

適應症:臏骨錯位後所造成的髕骨軟化症、膝蓋疼痛、膝蓋無力、退化等。

“藝筋經”整脊DIY下半部第七式-



脛骨向內、外旋轉半脫位的矯治

準備工作:
1)調整骨盆部位需要準備一條布帶,大概長2.5公尺寬約10公分的長度。
2)首先雙腳併攏,將這條布帶,即完成「藝筋經」第十式整脊的準備工作。

“藝筋經”整脊DIY下半部第六式-2


X型腿(股骨內旋半脫位矯治

準備工作:
1)調整骨盆部位,需要準備一條長約2.5公尺、寬約10公分的布帶。
2)首先雙腳併攏立正站好,將這條布帶綁在股骨頭與骨盆連接處,即是髖關節的股骨大轉子的位置上,繞過兩圈後綁緊並打上一個活結固定。
3)布帶在纏繞髖關節時,要避開尾骨的部位,不能將尾骨綁住使之尚能活動,然後將雙手自然擺放身體兩側。
4)此即完成「藝筋經」第八式整脊DIY的準備工作。


“藝筋經”整脊DIY下半部第六式-1

`
O型腿(股骨外旋半脫位的矯治

準備工作:
1)調整骨盆部位,需要準備一條長約2.5公尺、寬約10公分的布帶。
2)首先雙腳併攏立正站好,將這條布帶綁在股骨頭與骨盆連接處,即是髖關節的股骨大轉子的位置上,繞過兩圈後綁緊並打上一個活結固定。
3)布帶在纏繞髖關節時,要避開尾骨的部位,不能將尾骨綁住使之尚能活動,然後將雙手自然擺放身體兩側。
4)此即完成「藝筋經」第六式整脊DIY的準備工作。


藝筋經整脊DIY下半部第五式-

薦椎基部前、基部半脫位的矯

準備工作:
1)調整骨盆部位,需要準備一條長約2.5公尺、寬約10公分的布帶。
2)首先雙腳併攏立正站好,將這條布帶綁在股骨頭與骨盆連接處,即是髖關節的股骨大轉子的位置上,繞過兩圈後綁緊並打上一個活結固定。
3)布帶在纏繞髖關節時,要避開尾骨的部位,不能將尾骨綁住使之尚能活動,然後將雙手自然擺放身體兩側。
4)此即完成「藝筋經」第五式的準備工作。
5)拉腳筋器,準備一個高長35㎝×寬25㎝×15㎝,且35-40度斜面的三角物體的「拉腳筋器」,輔助用的「拉腳筋器」也可克難的利用兩塊相疊的磚頭上面置一傾斜木板即可,也可以其他物體替代,只要有一個35-40度斜面穩固之物即可。

“藝筋經”整脊DIY下半部第四式-

薦椎側半脫位的矯

準備工作:
1)調整骨盆部位,需要準備一條長約2.5公尺、寬約10公分的布帶。
2)首先雙腳併攏立正站好,將這條布帶綁在股骨頭與骨盆連接處,即是髖關節的股骨大轉子的位置上,繞過兩圈後綁緊並打上一個活結固定。
3)布帶在纏繞髖關節時,要避開尾骨的部位,不能將尾骨綁住使之尚能活動,然後將雙手自然擺放身體兩側。
4)此即完成「藝筋經」第四式的準備工作。

“藝筋經”整脊DIY下半部第三式-米芾拜石


 調整大小DSC05528  
骨盆旋轉半脫位可分為:
  1. 髂骨旋轉半脫位
  2. 薦椎旋轉半脫位

髂骨旋轉半脫位的
準備工作:
1)調整骨盆部位,需要準備一條長約2.5公尺、寬約10公分的布帶。
2)首先雙腳併攏立正站好,將這條布帶綁在股骨頭與骨盆連接處,即是髖關節的股骨大轉子的位置上,繞過兩圈後綁緊並打上一個活結固定。
3)布帶在纏繞髖關節時,要避開尾骨的部位,不能將尾骨綁住使之尚能活動,然後將雙手自然擺放身體兩側。
4)此即完成「藝筋經」第一式的準備工作。

“藝筋經”整脊DIY下部第二式-登山式

髂骨向前、上半脫位及向後、下半脫位的治(髂骨左右高低差)

準備工作:
1)調整骨盆部位,需要準備一條長約2.5公尺、寬約10公分的布帶。
2)首先雙腳併攏立正站好,將這條布帶綁在股骨頭與骨盆連接處,即是髖關節的股骨大轉子的位置上,繞過兩圈後綁緊並打上一個活結固定。
3)布帶在纏繞髖關節時,要避開尾骨的部位,不能將尾骨綁住使之尚能活動,然後將雙手自然擺放身體兩側。
4)此即完成「藝筋經」第二式的準備工作。
5並準備一個約40公分高的穩固物體,如椅子、床、矮茶几等物備用。

“藝筋經”整脊DIY下半部第一式--禮敬諸佛



薦椎旋轉半脫位的矯治 

準備工作:
1)調整骨盆部位,需要準備一條長約2.5公尺、寬約10公分的布帶。
2)首先雙腳併攏立正站好,將這條布帶綁在股骨頭與骨盆連接處,即是髖關節的股骨大轉子的位置上,繞過兩圈後綁緊並打上一個活結固定。
3)布帶在纏繞髖關節時,要避開尾骨的部位,不能將尾骨綁住使之尚能活動,然後將雙手自然擺放身體兩側。
4)此即完成「藝筋經」第一的準備工作。


薦椎旋轉半脫位的檢測:

(1)受測者站著或俯臥均可,放鬆身體雙手自然擺放身體兩,側去感受薦椎的平衡狀態。
(2)首先找到第三薦椎的脊突,做為定位的基準中點,再從定位點向左右平移1.5㎝至薦椎的兩側,將雙手拇指置於此處並施力按壓。
(3)如有薦椎有旋轉半脫位,即能感覺到雙手拇指會呈現一高一低的狀態。
(4)如果感覺到左側薦椎較高,則表示薦椎往左後旋轉半脫位,反之則示薦椎往右後旋轉半脫位
(5)如果之前已矯正過髂骨旋轉半脫位,而且已經復位成功,這時薦椎應該不會出現高低差的現象。如果還是出現薦椎旋轉半脫位的現象,就表示髂骨與薦椎同時都有旋轉半脫位,所以兩個都要調整。
(6)如果自己無法正確判斷,可請他人幫忙,以上所述的方式測試並記錄下來,做為之後自己調整的參考。


髂骨旋轉的矯治:
1)繼續將布帶綁在原部位,將雙腳併攏站立雙手自然擺放身體兩側。
2)假設薦椎向左後旋轉半脫位,則身體及骨盆要向右側45度,然後開始做向下彎腰的動作,雙手自然往下伸展,幫助身體盡量達到自己彎腰的極限。
3)轉側向前彎腰時,雙手盡量往下碰觸雙腳或地上,或者是以雙掌能觸碰到地為目標,如果無法碰到雙腳或地面沒有關係,只要盡力即可不用勉強。
4)轉側向前彎腰到極限後,以輕微的力量往上提一點再往下壓,類似彈簧搖晃的動作,多做幾次再回到原始的姿勢。再緩緩起身,雙手插腰做向後仰的動作到極限,然後身體回到立正的姿勢。
5)到此為一個完整動作的完成,每一式應做3-6次,為一個矯治的療程,操作時動作不要太快應在緩慢中進行,即可將薦椎旋轉半脫位做矯治。
6操作時可先做完3次動作後,即做復位檢測的動作,如果已復位就不需再做完6次,如評估後並未復位再依需求做完6次。
7)注意只能做單邊的矯正動作,不需要兩邊都矯治,所以要清楚薦椎旋轉半脫位的方向,才能做出正確的矯治。


動作重點:
1)此動作的重點在於,身體的轉側和向前彎腰是否達到你目前的極限,而雙手的伸展是在幫助腰部屈曲到極限,而讓薦椎能透過運動而達到復位的目的,故重點不在於雙手是否能不能碰到地上。
2)應注意雙腳在彎腰的過程中,一定要維持直立不能稍有彎曲,如有彎曲即不能達到效果。
3)身體轉45度時要到極限,應注意是以骨盆旋轉來帶動身體,故身體與骨盆要維持一致的位置,不要讓身體產生扭曲歪斜。而初學者很容易只轉動身體,而骨盆沒有跟著旋轉到極限。
4)如果做第一次會覺得緊繃,而碰不到雙腳是正常的現象,做過幾次後,你就會突然感覺到,腰部緊繃的狀態有緩解的現象,似乎腰部比之前更為柔軟能更往下彎,雙手好像可以更為往下面伸張碰觸到雙腳,這是薦椎旋轉回復後的自然現象。
 5)身體的彎腰及後仰的動作,也有助於肌肉在運動中達到平衡放鬆的成效,故在整脊時也同時達到運動肌肉的效果。

復位檢測:

1)當動作完成,應當做一下測試,確定旋轉的薦椎是否回復水平的位置上。
2)如果是,即表示復位成功。如不在同一水平面上,即是還未調整成功,可再多做幾次即可。
3)如果有矯正成功,身體是會有立即的反應,如果矯治前有薦椎疼痛感的人,是能在矯治後,立刻感覺疼痛感消失或減緩。
4)如果骨盆旋轉半脫位的問題不在髂骨上,而是薦椎旋轉半脫位所帶來的代償現象,則會在薦椎旋轉復位後,連帶使髂骨旋轉半脫位現象消失。

注意:
每一個動作的進行不要做得太快及用力,皆應在緩慢、輕柔和放鬆中完成,過程中如果感覺到疼痛不適即應停止動作。

藝筋經”整脊DIY下半部第三式-示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