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4月13日 星期五

“藝筋經”整脊DIY下半部第四式-

薦椎側半脫位的矯

準備工作:
1)調整骨盆部位,需要準備一條長約2.5公尺、寬約10公分的布帶。
2)首先雙腳併攏立正站好,將這條布帶綁在股骨頭與骨盆連接處,即是髖關節的股骨大轉子的位置上,繞過兩圈後綁緊並打上一個活結固定。
3)布帶在纏繞髖關節時,要避開尾骨的部位,不能將尾骨綁住使之尚能活動,然後將雙手自然擺放身體兩側。
4)此即完成「藝筋經」第四式的準備工作。

薦椎側半脫位的檢測:
(1)受測者以俯臥、站立位置均可測試。
(2)將右手向後置於薦椎正中棘上,再由上往下觸摸到尾端,能按壓到一個凹陷的區域,此凹陷即是薦椎的骶裂孔。
(3)再往下移至盡頭,則可摸到一小凸骨即是尾骨,以尾骨側擺的方向來做半脫位的判斷。
(4)以臀部的溝縫為定位中點,看看尾骨是往左、右哪一邊偏移。如果往左偏移,會感覺到尾骨末端,會往左偏離臀部溝縫的定位點。如此,即能判斷薦椎是向左側彎。
(5)如果有尾骨斷裂往內縮,而摸不到尾骨。可以薦椎底部兩側的下緣,或骶裂孔的兩個小凸骨做基準。
(6)並以臀部溝縫為定位中點,看薦椎底部的下緣處,或骶裂孔的兩個小凸骨,會往左、右哪一邊偏移,如果往左偏移,會感覺到此兩處的基準點,會往左偏離臀部溝縫的定位點。如此,即能判斷薦椎底部是向左側彎。


薦椎側半脫位的矯治:
1)雙腳打開與肩同寬站立,並將布帶綁在髖關節處。
2)以薦椎向左側彎半脫位為例,則將骨盆即髖關節處向左平移至極限,而身體重心也平移至左腳上,此時雙腳均不可離開地面,且要保持直立不可彎曲。
3)在骨盆平移時,身體要自然慢慢向右傾身至極限,且身體要保持直立不可扭曲,讓右手自然下垂產生一股自然往下的拉力,讓薦椎能產生反向的拉力,然後保持此動作不變,約停留15-30秒鐘的時間,然後再回到中立的位置上。
4)到此為一個完整動作的完成,每一式應做3-6次,為一個矯治的療程,操作時動作不要太快應在緩慢中進行,即可將薦椎側彎的姿勢做矯治。
5操作時可先做完3次動作後,即做復位檢測的動作,如果已復位就不需再做完6次,如評估後並未復位再依需求做完6次。



動作重點:
1)應注意動作的正確性,是骨盆向左或向右平移至極限後,讓身體自然會跟著側身傾斜,身體要維持直立正面的狀態,而非以腰部做身體側彎的動作。
2)雙腳在身體側彎的過程中,一定要維持直立不能稍有彎曲,並且身體要維持正面不可扭轉。
3)調整的著力點,應該是讓薦椎有產生反方向側彎的作用力。
4)此動作是利用身體的重力,產生一股自然往下的拉力,來讓薦椎側彎能回到原有位置,如果復位不成功,通常是以腰部來做身體側彎的動作所致。


復位檢測:
1)當動作完成後,一樣要自我撿測,此時將雙手拇指觸按薦椎底部兩側,看看薦椎底部兩邊的距離,是否與定位點呈現等距的現象,即可判斷調整有無成功,如沒調整成功可再多做幾次即可。
2)注意動作、姿勢要做準確,並只能做單邊的矯正動作,不可雙邊都做。
3)如果真的搞錯方向,操作過程感覺更不舒服時,不用擔心只要反方向再做一遍即可,這些動作不會造成傷害請不用害怕。


注意:
每一個動作的進行不要做得太快及用力,皆應在緩慢、輕柔和放鬆中完成,過程中如果感覺到疼痛不適即應停止動作。

“藝筋經”整脊DIY下半部第四式-示範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