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2月3日 星期三

藝筋經--如何用簡單的動作矯正長短腳


文/鄭政煌

其實知道造成長短腳的原因,就容易將長短腳矯正回來。下面我先介紹一個簡單又不花錢的動作來調整長短腳,但它不能馬上就見到矯正的效果,需要較長的時間,才能明顯的看出矯正的效果,但在當下卻能馬上感覺身體的不同,會讓緊繃的頸背部的肌肉緩解下來。過了一段時間後就能感覺雙腳等長,且骨盆大致也會處於平衡的狀態,許多因骨盆所造成的症狀,也會開始慢慢消除,此動作也可以做為保養及維持骨盆、脊椎的穩定度的效果。

“藝筋經”的長短腳矯治原理
由上篇文章的說明,可以瞭解結構性長短腳,是無法利用整脊的方式讓長短腳變得等長。只有功能性長短腳才能用整脊的方式作矯正,所以這裡提供一個簡單的運動處方,是針對功能性長短腳來做矯正。根據礒谷力學所提到的觀點,認為「股骨外旋或外展時,會變得比沒有轉側的那一隻腳更長,而股骨內旋或內收時,會變得比沒有轉側的那一隻腳更短。於是我們就能利用這個觀念來做長短腳調整。

長短腳的狀況有兩種
一、股骨內、外旋所形成長短腳
二、股骨內收、外展所形成長短腳

股骨內、外旋所形成長短腳的狀況有:
狀況1:長腳的一邊總是向外旋,而短腳的一邊向內旋。
狀況2:一邊正常沒有旋轉,而另一邊是向外旋變成長腳,所以也變成長短腳。
狀況3:一邊正常沒有旋轉,而另一邊是向內旋變成短腳,這樣也會變成長短腳。

股骨內收、外展所形成長短腳的狀況有:
狀況1:長腳的一邊總是向外展,而短腳的一邊向內收。
狀況2:一邊正常沒有偏移,而另一邊是向外展變成長腳,所以也變成長短腳。
狀況3:一邊正常沒有偏移,而另一邊是向內收變成短腳,這樣也會變成長短腳。
狀況4:複合式的長短腳,即同時有內、外旋及內收、外展的辦錯位。
(在複合式的長短腳中,當股骨旋內、外旋與內收、外展,兩者均發生錯位,則還得考慮哪一個牽拉的力量大,來做更細緻的矯治)


長短腳的檢查:

首先我們要先確定自己是否有長短腳,並知道哪一隻腳長哪一隻腳短。功能性長短腳的初步檢查並不難,不需要特殊技巧或科技醫學儀器檢驗,我們只要全身放鬆伏臥著,然後請人在我們雙腳下側方來做觀察評估,觀察者身體正面需與我們腳掌平行,注意患者身體從頭到腳要維持在一條直線上,不要有屈身的現象。觀察者兩手輕握患者兩側腳踝,將兩腳跟微微靠攏,可以選定兩腳的腳踝或後腳跟來做判斷的基準點。如將後腳跟的水平切線,是否同在一個水平面上,以測量雙腳長度的差異,來做為長短腳判斷的依據。如果此就能清楚哪一隻腳長哪一隻腳短了。


骨盆狀況的檢查:
要學習這個長短腳的調整動作,還需要了解髂骨旋轉及髂骨兩側高低位置錯位的檢查方式,來做為長短腳調整的判斷基準點。如果長短腳的調整正確,雙腳應回復等長,則骨盆也應處於平衡的狀態,髂骨旋轉及高低差錯位就應該消失,用這兩個基準點,來確定調整動作的正確度。所以要先學習髂骨旋轉錯位,及髂骨兩側的高低錯位的檢查


藝筋經長短腳調整方式

由上述的討論我們瞭解形成長短腳的狀況是很複雜,如果要準確判斷長短腳的實際狀態的確是有困難,但如果從長短腳所造成骨盆的現象,反推回去就會變得容易了。因為是股骨發生內、外旋或內收、外展錯位時,除了會產生長短腳外,還會讓骨盆產生也產生旋轉及高低差的錯位,於是我們就能用骨盆的平衡狀態,來做矯正的判斷基準,所以我們只要知道髂骨旋轉及高低差錯位的判斷方式即可做矯治。


矯治:

1.首先要確定自己的長短腳位置。以下的矯正設定均以左腳為長腳,右腳為短腳為例來做矯治。可先假設左腳的長腳,是股骨外旋所造成的,再利用骨盆的平衡來判斷正確與否,即可逐步做出正確的調整動作。

2.先雙腳打開與肩同寬,再將左腳掌往內旋轉成35-45度的角度(內八),而右腳維持原來平行的位置即可,同時要檢查確定旋轉和高低差的狀況,如果這兩個位置因左腳轉位而回復平衡狀態,則表示雙腳已回復等長的狀態。這說明左邊長腳是因股骨外旋錯位而產生,右邊的短腳是正常的並沒有錯位,此時應可感到背部緊繃的肌肉有緩和的趨勢。


 雙腳打開與肩同寬,腳掌平行。



 再將左腳掌往內旋成35-45度的角度(內八),右腳維持原來平行的位置即可。
做腳部旋轉的動作時如感覺到膝蓋不舒服,這是因為腳部旋轉角度過大所致,只要將腳部旋轉角度調整較小,即可消出此不舒服的感覺。



3. 如果髂骨旋轉的角度變得更大,則表示左腳應該是正常的,左腳之所以會變成長腳,就可能是右腳因內旋而變短的,才形成左長右短的現象。所以就要調整矯治的方式,讓左腳回到原來平行的位置,改將右腳掌(短腳)往外旋成35-45度的角度(外八),雙腳即可變成等長,再來確定骨盆旋轉和高低差,是否回到水平的位置,以確定矯治動作的正確性。


將右腳掌往外旋成35-45度的角度(外八),左腳維持原來平行的位置即可。


4.如果髂骨旋轉的角度變得較小,但還為完全達到平衡的狀態,則表示另一隻腳也有錯位,右腳應有內旋形成短腳但角度不大。矯治時,則左腳掌往內旋轉成35-45度的角度(內八),右腳掌則往外旋轉成15-30度角即可(外八),再來確定骨盆旋轉和高低差是否回到平衡的位置。

5.如果只有髂骨旋轉錯位回復平衡,而髂骨兩側高低錯位並沒有回復平衡,就表示除了有股骨旋轉錯位,還伴隨有股骨內收或外展錯位,就要同時做股骨內收、外展的矯治。此時保持之前髂骨旋轉錯位矯治的動作外,還要加上內收或外展錯位的矯治。

6. 高位的髂骨的左腳(長腳)因外展錯位而變的更長,才會讓髂骨旋轉矯治後還形成高低差,所以長腳要做內收的動作,使之回復正常的長度。動作方式是將骨盆往左方平移,即身體的重心稍微往左移,而身體要保持直立不可彎曲,移動的範圍則要依據高位的髂骨,是否回復水平的位置而定。

7. 此矯治動作的調整原則,是依據髂骨旋轉及高低差錯位,是否同時回復平衡而定,嘗試變換左右腳的內外旋與內收或外展的動作,來確定自己矯正的腳形姿勢,切記要記住這個姿勢,以後只要站立時就以這個姿勢站立,除了能調整長短腳還能將骨盆一併做調整,並在當下因骨盆移位,所造成的腰背痛及脖子痛,能有緩解的效果,並在一段時間後確實達到矯治長短腳還和骨盆的效果。

8.有些人在初期時,做腳部旋轉的動作時會感覺到膝蓋不舒服,這是因為腳部旋轉角度過大所致,只要將腳部旋轉角度調整較小,即可消除此不舒服的感覺,或者是因為將股骨及脛骨調整回正時,處於中間位置的膝蓋沒有跟著回來所致,只要再將膝蓋做調整的動作即可消除不適的感覺。

9.這個動作在平常需要站立的時候,如能注意保持此一調整姿勢,就能隨時起到矯治的作用。例如在排隊、等公車時或在搭車、搭捷運車廂等,在沒有座位的狀況下,即可將自己的腳部旋轉到調整的姿勢上,如此不僅可一邊等車、搭車,也能同時調整骨盆、股骨的錯位,這樣等車、搭車就不會覺得無聊。時間久了,即可在很輕鬆的狀況下將骨盆、股骨歪斜矯正回來,讓長短腳恢復正常。這是不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方式,你可以趕快試看看,可能會有不錯的效果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